成年男人裸体视频网站,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免费一,国产3344vva免费播放

        

德行天下 無愧黨和人民——記杭州市富陽中醫骨傷醫院終身名譽院長張玉柱

發布時間:2024-07-25 09:16:18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趙茜

“錢是花得完也有得賺的,品德一旦丟失,卻無法再用金錢買到它。”

這是名老中醫張玉柱一直堅持的原則。

張玉柱院長(圖片由受訪人提供)

張玉柱,1948年出生。16歲,從父學醫,學習家傳正骨手法;21歲,獨立坐堂門診;28歲,調入富陽市人民醫院骨傷科,開始接觸西醫;36歲,參與籌建富陽縣中醫骨傷科醫院;45歲,成為醫院掌舵人,把190多年歷史的“張氏骨傷療法”帶入國家非遺殿堂,并把醫院建成國家三級甲等專科醫院,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張氏骨傷療法傳承人。65歲,卸任院長職務,專注臨床及教學。71歲,被授予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并在北京受到表彰。

行醫50余載,張玉柱從學徒到名醫,從臨床醫師到醫院最高管理者,始終沿著祖輩足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時代的洪流中奮力前行,憑借高尚醫德、精湛醫術、過人之智,成為黨和國家的棟梁、老百姓心中的偉大醫生、富陽骨傷的金名片。

以德立身,以愛立世

張氏的祖訓是:“仁愛救人,赤誠濟世,不圖錢財,貧賤無欺。”張玉柱以此為圭臬,為醫而生,也一生為醫。

“父親醫術精湛,心懷慈悲,遇窮人看病不收錢,常常讓路遠的病人免費住宿,聲望極高,被稱為富春江畔“活華佗”。”

父親張紹富每天問診一般到晚上10點鐘左右結束,之后還會花1-2小時研究碰到的疑難雜癥,思索病因,尋找解決方法。

耳濡目染之下,張玉柱逐步樹立了“以德立身,病人就是一切”的理念,始終懷揣著一顆赤子仁心。

數十年來,他幾乎沒有節假日,甚至大年三十都在醫院里,即使外出后也必須立馬去醫院轉轉。他的專家門診,一直早于醫院上班時間,6點多就開始。由于病人太多,每次門診幾乎都要拖到12點多甚至1點鐘。問診期間從不喝水,就為“不去廁所,能多看一個病人”。

豐碑無語,行勝于言。他的敬業、耐心,常常令病患感動不已。“張院長都快80了,身體也不是很好,但五六個小時一直坐在那里問診,中間都沒有休息,實在讓人敬佩,如果能夠多一些這樣的專家,多一些這樣的醫生,受傷的人可能會少一點痛苦,早日康復”,一位病人用“偉大”兩個字來形容他。

為降低病人的就醫負擔,他在設備、藥材等采購方面一直堅持“優質低價”。醫院為初診病人做手法整復、杉樹皮小夾板外固定、包扎等,一套流程下來大約需要半個小時,收費只有400元。面對多家醫院的高薪聘請、股權誘惑,他全部拒絕,卻十幾年來一直到革命老區湖源鄉義診……

“作為醫生,醫療道德是基礎”,他說。

張玉柱院長參加湖源義診(圖片由受訪人提供)

傳承創新,民間醫術入國遺殿堂

回溯“張氏骨傷療法”的發展歷程,張玉柱認為醫學理論知識是基礎,骨傷科臨床診療經驗是保障,帶頭人是關鍵。

張氏骨傷療法起源于清道光年間,歷經190多年發展,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起初,一代代傳人之間只靠言傳身教,到張玉柱祖父這一代,發生了一些改變。“祖父張清高是第三代傳人,他熱愛學醫,讀過4年書,有一定的醫學基礎。”

到了第四代傳人父親張紹富這里,開始迅猛發展。“父親開辦上圖山巡回醫療站,后又創辦東梓關醫院、富陽縣中醫骨傷科醫院,把這一療法從鄉村帶到城區。”而且他熱衷醫學,學習了中醫四大經典,以及藥物方劑、中醫基礎理論等,總結出整套杉樹皮小夾板固定治療骨折法,并初步確立了“整體辨證、手法整復、杉皮固定、內外兼治、筋骨并重、動靜結合、功能鍛煉”的張氏正骨診療體系。張氏骨傷療法開始進入興盛期。

繼承父親衣缽的同時,張玉柱一邊學習張氏骨傷療法和辨證方法,一邊學習中醫經典。后又在富陽市人民醫院骨傷科工作8年,這期間接觸了更多病例,也意識到了西醫在開放性骨傷病人治療中的重要作用,這為他之后執掌醫院,堅持“以中醫為主、引進西醫技術為中醫所用”的管理理念奠定了基礎。隨后,赴浙江中醫藥學院主治中醫師提高班系統學習中醫理論知識一年,培養了規范化的學術思維。后結合臨床經驗,總結出“張氏正骨十二法”,制定完善50余種骨傷疾病的張氏診療規范,主編《富陽張氏骨傷診療技術》《張氏骨傷正骨復位與外固定技術》等專著并出版發行,均榮獲浙江省中醫科研一等獎。在臨床治療方面,他敢為人先,勇挑重擔。幾十年前一名因車禍導致開放性粉碎性骨折的病人慕名找到父親張紹富,當時年輕的張玉柱在父親的指導下,深思熟慮后大膽行醫用藥,讓病人很快痊愈,張氏骨傷的神奇療效又一次在坊間傳播;“最美媽媽”吳菊萍左臂橈尺骨被砸成多段粉碎性骨折,張玉柱僅用3個月不開刀便使其康復如初,震動了全國……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張氏骨傷療法開始走向另一個高峰。

在幾代傳人的繼承與創新下,張氏骨傷療法走出東梓關、走出富陽,走向全國,逐步成長為我國四大骨傷流派之一,并于2011年被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掌舵20年,助力醫院邁進新臺階

1993年,45歲的張玉柱開始執掌富陽中醫骨傷醫院。1997年,富陽中醫骨傷醫院升級為國家二級甲等醫院;2008年易地搬遷,占地214畝、投資1.8億的鳳浦路院區投入使用;2012年被評為國家三級甲等專科醫院。

“我剛接手醫院時,只有兩個病區、104名職工”。作為一家公立醫院,張氏骨傷療法又名聲鵲起,當地政府給予極大重視。任命張玉柱當院長。但只有臨床診療經驗的他,如何管理一家醫院?

“首先要確定我們這是一家中醫院,必須以中醫為主”。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按照中醫院的辦院宗旨,圍繞“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的辦院方向,制定、完善醫院的各項管理制度。

辦院方向確定后,如何發展骨傷科又成為他的一大難題。“遇到開放性骨折病人,西醫技術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中醫和西醫的共同點都是為了把病人治好,兩者并不矛盾。”

“必須走中西并重的路子”,這也是時代使命。于是,他高瞻遠矚,在堅持中醫骨傷科為醫院的發展重點目標的基礎上,引進高端診療設備、進一步完善中醫診療方案,形成了以中醫骨傷科為專科特色,由創傷骨科、關節科、脊柱科、手足外科(顯微外科)、老年骨科、小兒骨科等組成的二級分科。另設有急診、麻醉、ICU、內科、外科等20余個臨床科室。

“醫院要發展,更要注重人才培養”。制度有了,科室有了,張玉柱意識到必須要有帶頭人。于是擔任國家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主辦推廣應用張氏骨傷診療技術的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積極引進人才、培育人才,幾年間建設了數支由“科室主任+青年人才”構成的人才梯隊。“幾個科室主任在當地非常有名望。”

在政府的支持下,醫院于2008年投入使用占地214畝、投資1.8億的鳳浦路院區,實現易地搬遷。另外,積極與浙江中醫藥大學密切合作,借助大學的品牌、醫療技術、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交流和醫院管理優勢,提升醫院各方面的水平,將醫院發展成為浙江中醫藥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

從此,富陽骨傷醫院邁入發展的快車道。

“只要方向是對的,要做的事情必須做好,做不好那就慢慢做。”他說。

談及如何做一名優秀的醫生,他認為“中醫講究辨證施治,要從精神、飲食、生活及運動四個方面調養,醫生不僅僅要觀察病情,也要關心病人情緒。”2013年,張玉柱卸任院長一職。但卸任并未歇業,如今的他把時間精力轉移到臨床一線工作和培養人才上。一提起所帶教的8位徒弟,他滿心自豪,“他們既懂骨傷手法,也懂骨傷病治療的現代技術,進步很快。”如今他的學生,多數成為科室骨干、醫院的領導者。

時至今日,他還一直保留著閱讀《參考消息》報的習慣,關注時代變化。2017年,在“百年正骨醫心為民”黨建品牌引領下,醫院開始對口支援阿克蘇地區,建立“張玉柱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駐阿克蘇工作站”,把中醫手法整復、杉樹皮固定和特色中藥膏外敷3項核心技術落地阿克蘇市人民醫院,助力該院骨傷科列入市級醫學重點學科。幫助阿克蘇市培養10余名本土骨科專家,為當地百姓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截至目前,“張玉柱全國名老中醫藥傳承工作室阿克蘇工作站”月均接診量從294人增加至1400人次,增長376%,累計開展手法整復6000余例,節約醫保資金近1億元。成為杭州援疆、浙江援疆的金名片。杭州市富陽中醫骨傷醫院也因此獲得浙江省東西部扶貧協作“社會責任獎”。

醫療援疆一直是他想做的事,但因身體等各方原因不能親身前往。他感恩于黨和國家的支持,才能讓自己和團隊跨越半個多世紀,在時代洪流中把握時勢,把祖傳絕技、一家醫院帶入更廣闊的發展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