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開良方 “對癥下藥”贏民心
發布時間:2024-06-25 15:09:3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趙茜過上美好生活是各族群眾的共同心愿,作為基層干部,我們要樹立“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信念,走進“服務區”,把群眾當成自己的“家人”,讓群眾真切感受到變化,贏得群眾的“好口碑”。
深入基層“望”民情、觀風貌。人民的“好書記”焦裕祿同志曾說過:“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煉人”。基層一線是黨員干部錘煉本領的火熱熔爐,“線長”“面廣”“點多”涉及事項極為復雜多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最“困難”的地方,也是“最接地氣的地方”,每一個基層干部都是基層的學生,想要做好基層工作,就必須把自己“擺進去”,學習本地鄉村知識,體會當地風土人情,學會換位思考,做好政策的“宣傳員”,基層工作的“踐行者”,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傾聽建議“聞”呼聲,察百姓需要。“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廣大黨員干部始終踐行的初心和使命,我們必須強化群眾觀念,深入基層一線,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同睡一個屋,同端一個飯碗,同走一條路”,群眾把我們看作最親近的人、最知心的人,才會“愿意說”“說得開”“說得實”,我們才能緊緊揪住群眾的“煩心事”,細細問、慢慢捋、件件解,做到“民呼必應、民提必辦”,始終保持與群眾所思所想在一個“頻道”上,切實把好事實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
放下身段“問”計策,納民間良方。廣大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工作中很多的“金點子”來源于群眾,也是基層黨員干部決策的重要參考。黨員干部要常與“鄰里鄉親”話家常、到“村頭巷尾”聽心聲、到“田間地頭”尋智慧,全方位、多角度收集“情報”,團結干部群眾打開謀事的思維、尋覓干事的捷徑、找到成事的良方,從“大家論”里找出“新思路”,從而獲取最有說服力的“話語權”。
把準脈搏“切”癥結,解群眾難題。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廣大黨員干部要充分將“所學””“所思”“所行”結合起來,克服“安逸”心態、“等靠”思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板凳會”“田間地頭會”“院壩會”上真心實意地了解群眾的所需所盼、所愿所想,特別是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的“通病”,找準關鍵“堵點”,凝聚起解決問題的“合力”,做到“群眾怎么盼,我們怎么干”,以奮發有為的姿態踐行初心使命,常記于心、常見于行、常抓不懈。(富寧縣田蓬鎮紀委 李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