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雄:科技賦能 打造智能工業工程新范式
發布時間:2024-04-11 09:48:28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許云松 | 責任編輯:趙茜隨著新興技術的飛速發展,工業工程行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工業工程模式已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隨之而來的智能化轉型已成為大勢所趨。然而,工業工程行業當下的運行模式仍存在著自主可控能力不強、工業大而不強的問題,急需將新興技術充分與工業工程行業融合,抓住市場變化的機遇,才能實現智能化轉型目標。在這一過程中,我國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工業工程專家,他們不斷探索新興技術與工業工程的深度應用,為推動我國工業企業管理的智能化轉型做出了重要貢獻,而劉雄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傳統的工業生產過程常常選擇用密集型生產勞動力,不僅生產時間冗長,效益低下,還在人工成本上花費巨大,這直接影響了工業企業的穩定發展,作為我國著名的工業工程研究專家,劉雄對此早有前瞻性認知。多年來他始終致力于新興科技的研究,聚焦在工業工程管理與高新技術的深度融合上。
“盡管包裝紙盒市場需求不斷增長,但仍存在倉儲物流協同水平低,供應鏈互為信息孤島的問題,眼下如何實現原紙、紙板、印刷半成品、成品、輔料及零件的科學管理,提高生產效率,縮短周轉時間,降低運營成本,實現數智化轉型升級,是紙制品包裝制造企業關注的核心問題。”為此,劉雄對全國數百家包裝工廠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研究,并將解決思路錨定在了AR技術賦能工業管理上。2021年,劉雄研發的“面向可視化管理的數字孿生工廠控制系統”正式對外發布,使工業生產過程更加自動化、智能化,大幅縮短了生產時長,降低了人工成本,進一步加速工業企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
這項技術成果之所以可以實現工業管理上的重大技術突破,要歸功于劉雄鍥而不舍、追求卓越的鉆研精神,面對任何挑戰性問題,他都抱著孜孜以求的態度,直到攻克為止。“面向可視化管理的數字孿生工廠控制系統”是基于數字孿生技術構建的一種新型生產模式。該平臺將5G技術與數字孿生技術深度融合,實現了實體工廠與虛擬工廠的實時交互與協同,使得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得到精確控制和優化。“數字孿生可視化平臺的優勢在于能夠實時監控與預警,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平臺能夠實時監控生產線的運行狀態,及時發現潛在問題,并進行預警,從而大大減少故障發生的可能性。”劉雄評價認為,“此外,該系統還能實現對車間的精確控制與優化,實現透明化管理,通過實時數據分析和優化算法,不斷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生產成本。”
然而,“面向可視化管理的數字孿生工廠控制系統”只是劉雄輝煌成就中的一個生動縮影,在科研路上,他從未松懈,還研發了“包裝制品柔性制造管理系統”“工業生產成本自動核算系統”“包裝制品工藝優化設計和分析系統”等一系列引發行業轟動的科研成果。這些成果不僅解決了工業工程行業的諸多難點問題,還開創了多項工業管理核心技術的創新先河,使工業工程行業的技術水平邁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對工業工程智能化發展有著重要并深刻的意義。在劉雄看來,未來工業工程行業的發展,仍將圍繞從人工模式到自動化模式的轉化這一主題,需用創新驅動行業發展,用智能化技術為工業工程指明前進的方向。
憑借著卓越的科研成就,劉雄在有著“中國諾貝爾獎”的中國科學家論壇上榮獲多項國家級行業大獎,被眾多業內專家譽為“中國工業智能化升級英雄”。面對如潮而至的掌聲與贊譽,劉雄始終保持著一個工業人的樸實和睿智,他認為,智能化技術開啟了我國工業制造領域發展新格局,置身于現在這個技術迅速迭代的時代,各企業應該順勢而為,緊抓智能化技術,以科技為引擎,共同推動中國制造向智能化、現代化發展。
功成名就不忘反哺行業,近些年來,劉雄積極參加行業活動,多次受邀以顧問和專家身份組織行業峰會、論壇活動,為企業和優秀科研人才提供評審指導,為工業工程行業人才培養貢獻力量,通過多種形式助力中國制造業的新發展。擇一事,終一生,這正是劉雄科研精神的動人之處,一路走來,劉雄始終走在技術創新的前列,將人生理想融入科技進步與行業發展中,用實際行動創出了“工業智造”的新航路。(許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