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學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和實踐
發布時間:2024-04-08 14:05:4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梁少林 | 責任編輯:郭頂四川文理學院首批省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Excel在財務中的應用》依托智慧教學平臺“超星”進行改革創新,以“學生為中心、數據為驅動、成果為導向”設計課程教學目標,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任課教師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整合在線課程與校本課程,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優化課程教學體系,構建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實施高效的課程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內涵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指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它將線下的傳統課堂教學與線上的網絡課堂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線上和線下兩種教學方法的優勢,構建開放式、互動式的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依據學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激發學生內在潛力和學習動力,堅持知識傳授,能力、素質培養有機融合,注重提升課程的高階性,突出課程的創新性,增加課程的挑戰度,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及高級思維。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實施路徑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落實“學生為中心、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重點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智慧教學平臺,把線上教學資源與課程教學內容深度融合,重構課程教學目標,課程教學設計覆蓋課前、課堂、課后三個階段,采用課前(線上)—課堂(線上+線下)—課后(線上)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具體的實施路徑如下:
(一)教學準備
教師借助“超星”平臺發布學生課前需要學習的課件、微視頻等教學資料。教師提前在平臺上設計課堂上需要開展的線上簽到、主題討論、分組任務、線上搶答、課堂測驗等教學活動,定時發布課后鞏固練習作業、課后測驗、互評任務等。
(二)課前自主學習
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通過“超星”平臺自主完成課前學習任務(課前測驗、課前微視頻學習、課前討論、課前思考、制作PPT等),大大提高了課前學習的效率,平臺可以全程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自動生成每個學生的數字化學習報告。教師根據學習報告可以初步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及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為下一步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課堂融會貫通
課堂教學主要包括考勤、教師串講、分組討論、師生互動等環節。上課之前,教師發起線上簽到,快速完成考勤統計。教師依據學生課前學習的情況,對重難點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回答學生的提問。師生通過課前準備的線上主題討論、隨機搶答、線下小組討論等教學活動進行互動,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講解重難點知識后發布課前準備的分組實操練習,各學習小組在規定時間內由組長上傳練習結果到“超星”平臺。師生通過平臺可以進行教師評價、學習小組互評,教師可以監督各學習小組的練習情況,各小組分享練習成果,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四)課后鞏固提升
為了檢驗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課后通過“超星”平臺開展鞏固練習、主題討論等教學活動,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關任務并上傳到平臺,采取互評的方式進行教學考核。學生隨機組成5人小組根據評價指標進行作業互評,得到每名學生的作業成績。下次上課時,教師會隨機選擇一些作業進行分享、交流,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考核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強調“教、學、測、思”相結合,“測”是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為了檢測學生知識學習的系統性,采用“知識+能力+素質”的多元化過程性考核結合總結性考核的教學評價模式,學生的考核成績由過程性考核成績和總結性考核成績兩部分組成。
(一)過程性考核
考核指標包括分組任務、課程學習、作業、課堂互動、主題討論等占到50%,主要考核知識點的完成程度、實驗完成質量、學習參與度與高階思維的形成。
(二)總結性考核
考核指標包括理論考試、技能考試、課程評價等占到50%,主要考核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效果
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和實踐,首先,學生轉變了學習理念,從過去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認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樹立了線上學習的意識,培養了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其次,學生認識到混合式教學的優越性,充分利用線上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能夠以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需求進行個性化學習。最后,激發了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在平臺上與同學、教師進行實時交流,組成了線上學習共同體。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學生逐漸習慣課前手機簽到,帶著問題進入課堂,課堂上進行小組主題討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活動參與度也明顯提升。
第二,學生從被動聽課到主動學習,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教師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利用問題情境,以任務驅動,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獲得全面發展。
第三,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及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師生關系更加融洽,課堂氛圍更加活躍,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四川文理學院 梁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