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清正廉潔成為黨員干部的鮮明底色
發布時間:2024-03-28 13:20:2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靈惠 | 責任編輯:郭頂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釋說:“不受曰廉,不污曰潔。”清正廉潔是社會正能量的價值取向,引領著社會向好向善發展。新時代,清廉更成了黨員干部的立身之本、處事之道、必備之德。
把清廉作為價值追求。“莫怨清廉淡滋味,應愁貪婪鐵窗淚。”清廉,是黨員干部實現人生價值的關鍵。能否清廉,考驗著每一名黨員干部是否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少栽了跟頭的領導干部,就是在潛意識中奉行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一偏差的“價值追求”,從而喪失了黨性修養、理想信念,最終走上了歧途。因此,黨員干部要把清廉作為一種價值追求,將修身立德“挺”在前面,不斷強化黨性修養,打牢思想根基,樹牢為民情懷,忠誠踐行初心使命,主動肩負起責任與使命,盡心竭力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任務。對待手中權力要心存敬畏,接受各類監督要從善如流,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看待名利,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把堅守清廉融入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中,在堅守清廉中實現人生價值。
讓清廉形成工作慣例。毛毛細雨濕衣裳,點點私心毀名節。縱觀一個個腐敗案例,干部蛻化變質墮落的過程,往往都是“按照以往慣例”或是“大家都如此”,吃一點、喝一點、拿一點、收一點開始的,最終“滑流不止,溪壑成災”。清廉,是黨員干部恪盡職守的基礎,是磊落軼蕩的關鍵,又是嚴于律己的核心,也是自尊自重的保障。黨員干部在開展各項工作中,要自覺恪守“一絲一粒,我之名節”的古訓,始終牢記“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的訓誡,時刻把干凈做事、清廉做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于頭頂,在行使權力時要“如履薄冰”,在臨事決策時要“三思而后行”,嚴格用紀律規矩“戒尺”規范自己的言行,習慣在紀法的軌道上用權,習慣拒絕小恩小惠,習慣抵制徇私枉法,讓清廉形成一種工作慣例,使各項工作朝著正確方向推進。
讓清廉成為生活習慣。“君子慎其獨也”。在生活中,有些領導干部“愛好”廣泛,“善于”社交,久而久之各式各樣的“知己”多了,但“良師益友”就少了,說假話的多了,真正敢于直言的人就少了,“見不得人的勾當”多了,違紀違法利益輸送鏈條也隨之建立起來了,最后的結局不言而喻。堅守清廉是黨員干部終其一生的事情,一時一刻都不能松懈,要敢于做“魚缸里的金魚”,全天候置身于“探照燈”下,清楚“八小時內外”哪些事能干、哪些事不能干,練就一雙“火眼金睛”,精準識別身邊的人,讓自己的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時刻充滿著正能量,自覺杜絕不良嗜好,培養健康情趣,把清廉養成一種生活習慣,融于生活、行在點滴,讓懂規矩、守紀律、知敬畏,成為一輩子的課題。
“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黨員干部要把堅守清廉作為一種思想境界來提升,作為一種價值觀念來追求,作為一種職業操守來要求,作為一種工作慣例來遵循,作為一種生活習慣來培養,主動掌握好人生的“方向盤”,明晰公與私的“警戒線”,不碰腐敗“高壓線”,不踩紀律“紅線”,堅守清廉“底線”,確保做人的底氣、做事的硬氣、為官的正氣。(丘北縣紀委監委 王靈惠)